+
提到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往往会想到"老大哥"苏联。然而,1991年寒冬,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镰刀锤子旗缓缓降下,昔日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随后,东欧剧变,原本40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弦更张,转向资本主义道路。
但在这场惊天巨变中,依然有5个国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它们是: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和古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不必多说,但其他4个国家发展得如何呢?是否如西方媒体所说那般"贫穷落后"?在这些国家中,又有哪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最高?
世人皆知越南是东南亚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却不知这个曾经饱经战火的国度,是如何在短短三十年间实现经济腾飞的!
1986年,越南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上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新开放"政策。当时的越南,百业凋敝,人民生活困苦,通货膨胀率高达774.7%,粮食产量不足,不得不靠进口大米来解决温饱问题。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下,越南政府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允许私营企业未来的发展。这个决定,让越南的经济活力瞬间迸发!
1990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仅有60亿美元。到了2010年,这一个数字增长到1157亿美元。再到2022年,越南GDP已经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这样的上涨的速度,令世界瞩目。
世界银行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22年,越南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6.5%。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越南依然保持着稳定增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国经济遭受重创。但越南依然交出了5.7%的年增长率。这一年,越南出口总额达到6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5%。纺织品、电子科技类产品、农产品等产业蓬勃发展。
2010年,三星电子在北宁省投资建设工厂。这一年,越南手机出口额仅为7亿美元。但到了2022年,这一个数字已经飙升到576亿美元!如今,越南慢慢的变成了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出口国。
不仅是三星,苹果、英特尔、耐克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越南设厂。2022年,越南吸引外资达到22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制造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动了越南外贸的腾飞。2022年,越南外贸总额突破7500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116亿美元。这一年,越南与15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从进口大米到出口大米,从贫穷落后到制造业新星,越南用短短三十多年时间,完成了惊人的转变。有专家预测,到2025年,越南GDP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
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间,越南经济依然保持增长。2021年,越南GDP增长2.58%,2022年更是达到8.02%,远超其他东南亚国家。这一年,越南超过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第四大经济体。
2023年1月,世界银行发布报告,预测越南到2035年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这个预测令世界震惊,但细看越南的发展轨迹,这样的成就似乎并不令人意外。
说起越南的经济改革,许多人都称其为"龙江模式"。而这一个名字的由来,还要从1991年的一场重要会议说起。
那一年,越南中央政治局在河内召开会议,会上明白准确地提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针。这句话,不少人都觉得似曾相识。没错,这正是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越南的改革之路走得格外谨慎。1992年,越南政府首先在胡志明市设立出口加工区,这便是越南第一个经济特区。这个特区的面效远超预期,短短三年内就吸引了超过20亿美元的外资。
看到特区的成功,越南政府在1995年又批准设立了10个工业区。到了2000年,工业区数量增加到65个。如今,越南已经建立了超过260个工业区,遍布全国各地。
1994年,越南政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允许外资企业在越南设立独资公司。这个决定一出,立刻引来了大批外资企业。当年,越南吸引外资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一倍!
但越南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越南政府从始至终坚持"有进有退"的策略。比如,在某些重要行业,外资持股比例不允许超出49%,这就保护了本土企业的发展空间。
2000年,越南开始实施新的《企业法》,大幅度降低非公有制企业准入门槛。这一年,越南新登记公司数达到14500家,是上年的两倍多。
2005年,越南推出新的《投资法》和《统一企业法》,进一步放宽了外资准入限制。这一年,越南吸引外资6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在教育领域,越南政府的做法也很特别。从1990年开始,越南就全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越南已经建立了近2000所职业学校,每年培养超过200万技能人才。
有意思的是,越南的产业升级路径也很独特。它并不是一下子就追求高科技产业,而是先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做起,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以电子产业为例,越南最初只是做简单的组装工作。但随技术积累,越南公司开始生产零部件,有些甚至开始研发自主产品。2020年,越南本土电子企业已超越2500家。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越南采取了"农业企业化"战略。从2000年开始,越南鼓励大规模的公司投资农业,建立现代化农场。到2022年,越南已经建立了1500多个农业产业园,年产值超过100亿美元。
这些独特做法,让越南在保持经济快速地增长的同时,也避免了发展中的诸多风险。有经济学家说,这就是"越南模式"最大的特点:既要发展,更要稳定。
2023年,越南启动新一轮产业升级计划,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技术、数字化的经济等产业。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到2030年,使越南成为亚洲重要的创新中心之一。
2020年的一个早晨,胡志明市突然大规模停电。原来,城市用电负荷已经超出电网承担接受的能力。这一年,越南多个工业区都遭遇了类似的困扰。
回顾历史,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1990年,越南全国高速公路里程仅有167公里。到了2010年,这一个数字也只增加到744公里。而同期马来西亚的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越1800公里。
2016年,越南政府启动了"交通基建十年规划"。计划到2025年,建成3000公里高速公路。然而,资金从哪里来?这成了最棘手的问题。
2018年,越南政府不得不向日本、韩国等国家借贷,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年,越南外债达到GDP的45.2%。高额的债务负担,让越南的发展步伐不得不放缓。
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很突出。2015年,越南的教育经费支出仅占GDP的4.1%,远低于新加坡的6.1%和马来西亚的5.8%。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还在使用破旧的教室,缺乏基本的教学设备。
2019年,河内理工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越南高科技产业急需的工程师缺口高达15万人。但当年越南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还不到3万人。
人才短缺导致越南企业难以升级转型。2021年,在越南注册的5000多家电子企业中,能够自主研发产品的不到100家。大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简单加工环节。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是令人担忧。2022年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而北部山区的老街省却只有1200美元。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2023年1月,越南政府在河内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会上提出: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随后,越南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比如,在北部山区设立20个新的职业技术学院,为贫穷的地方培养技能人才。同时,还在中部地区启动了100个新的基础设施项目。
有意思的是,越南政府还创新性地采用了"产业互补"策略。2023年5月,越南在北部、中部、南部分别设立三个产业集群,让不一样的地区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展。
北部重点发展电子产业,中部主攻旅游和轻工业,南部则着力发展高科技农业。这样的布局,既避免了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又促进了产业升级。
到了2023年底,越南政府又推出了"数字化转型"计划。计划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些新举措能否帮助越南突破发展瓶颈?能否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答案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验证。但能确定的是,越南正在以务实的态度面对这些挑战。
世人皆知越南经济发展迅速,但究竟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强在哪里?让我们拿出数据来仔细对比!
2022年,越南人均GDP达到4165美元。这一个数字虽然不及古巴的9478美元,但已经远超老挝的2390美元和朝鲜的1300美元。若是放在30年前,这样的差距简直难以想象!
1990年,古巴的人均GDP高达4862美元,而越南还不到100美元。那时的越南,可是实打实的贫困国家。但三十年过去,情况却发生了惊人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差异,正是造成这种转变的关键。2022年,越南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5%,而古巴只有13%,老挝是7%,朝鲜则在10%左右。
2018年,河内工业区发生了一件趣事。三星电子越南工厂的一条生产线忽然出现故障,工程师们只用了半天就解决了问题。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古巴一家工厂却因为缺乏技术人才,停产了整整一周。
这个小故事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越南的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正在快速提升。2022年,越南拥有技能等级证书的产业工人比例达到52%,而古巴是39%,老挝是28%。
外贸发展更是天差地别。2022年,越南外贸总额达到7500亿美元,而古巴只有180亿美元,老挝是140亿美元,朝鲜因为制裁的原因则更少。
2020年,在胡志明市举办的一场国际贸易展览会上,来自全球的采购商挤满了越南展区。而古巴、老挝的展位前却门可罗雀。这一幕生动展现了各国外贸竞争力的差距。
投资环境的优势也很明显。2022年,越南吸引外资225亿美元,几乎占到了这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引资总额的80%。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数据显示,越南的营商便利度排名第70位,远高于其他三个国家。
2021年,一家日本企业同时考察了越南和老挝的投资环境。最终选择了越南的原因是:越南的基础设施更完善,劳动力素质更高,政策更透明。
但在某些领域,越南还有不少需要向其他几个国家学习的地方。比如教育普及率,古巴就遥遥领先。2022年,古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而越南只有40%。
医疗卫生方面,古巴也做得更好。2022年,古巴每万人拥有医生数量是82人,而越南只有32人。在新冠疫情期间,古巴不仅成功控制住疫情,还研发出了自己的疫苗。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各有特色。越南走的是出口导向型道路,古巴注重医疗教育发展,老挝依靠自然资源,朝鲜则走自力更生的路线年初,越南政府派出考察团,专门到古巴学习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经验。这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正在加强交流互鉴,取长补短。
世人皆说越南是"亚洲新虎",却不知这头"幼虎"还在快速成长,未来潜力有多大!
这个目标听起来很大胆,但仔细算算,越南要实现这个目标,年均增长率只需保持在6.5%左右。而过去30年,越南的年均增长率一直维持在6.5%以上。
在河内国际会展中心,一场名为"2030科技展望"的展览正在进行。展馆里展示着越南未来的发展蓝图:智能工厂、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新兴起的产业的模型琳琅满目。
2024年初,越南启动了"数字龙计划"。计划在全国建设100个智能工厂示范区,培养100万名数字技术人才。到2030年,数字化的经济要占GDP的30%。
2023年,越南与欧盟签署了"绿色技术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欧盟将在未来5年内向越南转让清洁能源技术,帮助越南发展新能源产业。
区域合作方面,越南也在不断开拓新机遇。2024年,越南加入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让越南与15个亚太国家建立了更紧密的经贸联系。
在海防港,一艘巨型集装箱船正在装载货物。这是越南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后新开通的海上航线。这条航线将越南与欧亚大陆紧密相连。
在岘港高新区,一座现代化的芯片制造厂正在施工。这是英特尔在越南的第二个工厂。到2025年建成后,将使越南成为东南亚重要的芯片生产基地。
2024年,越南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计划到2030年,在全国建成50所世界一流大学。这些大学将为越南的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在河内市中心,越南第一个人工智能研究院慢慢的开始运营。这个研究院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顶尖人才,致力于开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2024年初,越南又推出了"海洋经济发展的策略"。计划到2030年,海洋经济要占GDP的15%。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越南将全力发展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产业。
在芽庄湾,越南最大的海洋科技中心正在建设。这个中心将研发海水淡化、深海采矿等前沿技术,为越南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