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5.7 (22)申请日 2019.12.18 (71)申请人 安徽冠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产 业园二期E1栋基金大厦巴特恩众创空 间203室 (72)发明人 陈东海 (51)Int.Cl. A44B 19/30(2006.01) A44B 19/2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用的自锁拉链头, 尤其 涉及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其包括: 滑块 体、 帽。
2、盖、 自锁元件、 弹性元件、 安装轴和拉片, 自 锁元件放置在滑块体上, 帽盖通过安装轴固定在 滑块体上, 并且罩设在自锁元件上, 弹性元件固 定在帽盖和滑块体之间, 拉片套设在该自锁元件 及该帽盖上; 本发明利用拉片的拉杆不同角度的 位移带动自锁元件的旋转, 达到无需借助其它工 具就能够实现拉片的安装及更换的效果以及利 用扣止部的钩爪伸入上翼板的通孔中的设置, 可 防止拉片与锁止部的弧面非间接接触, 避免了在使 用过程中拉片的意外脱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110881754 A 2020.03.17 CN 110881754 A 1.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包括:。
4、0)的上表面设 置有一对凸耳(130); 所述帽盖(200)的左、 右两侧壁和枢转部(210)上分别开有同轴且尺寸一致的安装孔 (211), 当帽盖(200)通过安装轴(500)固定在滑块体(100)上时, 帽盖的前端与滑块体(100) 的上翼板(110)抵接, 其后端与滑块体(100)的上翼板(110)不接触并形成一安装间隙 (370), 安装间隙(370)的高度不小于拉片(600)的厚度; 所述自锁元件(300)为多处折弯而成的板状物, 包括: 抵接部(310)、 枢接部(320)、 扣止 部(330)、 锁止部(340), 该枢接部(320)位于该抵接部(310)与扣止部(330)之间,。
5、 扣止部 (330)的后端设有一钩爪(331), 该钩爪(331)向该自锁元件(300)的前下方倾斜设置, 锁止 部(340)竖直位于钩爪(331)下方, 锁止部(340)的右侧面为由上至下向左渐收的弧面; 上述自锁元件(300)的枢接部(320)的顶面开有与帽盖(200)的枢转部(210)相吻合的 枢转槽(321), 自锁元件(300)通过该枢接部(320)的枢转槽(321)与该帽盖(200)的枢转部 (210)枢接; 上述扣止部(330)的前端下表面设置有一凸起部(332), 该凸起部(332)的后端面为由 上至下向前渐收的弧面, 前端面向前延伸与枢接部(320)连为一体; 上述滑块体(1。
6、00)的通孔(150)与自锁元件(300)的扣止部(330)、 锁止部(340)的位置 相对应, 锁止部(340)的下端凸出于上翼板(110)的下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止部(330) 的凸起部(332)与滑块体(100)的上翼板(110)抵接时, 扣止部(330)的钩爪(331)伸入上翼 板(110)的通孔(15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部(340) 顶面的宽度小于扣止部(330)的钩爪(331)的宽度, 且锁止部(340)与钩爪(331)的左侧面处 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
7、求1所述的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体(100) 的凹槽(140)的后侧开有让位槽(141), 且两者相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体(100) 的凹槽(140)的底面开有固定槽(1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元件 (400)为弹簧, 且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槽(143)中, 另一端弹性的抵压自锁元件(300)的抵 接部(3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片(600)的 拉杆(610)为圆柱状。 权利要求书 1/1。
8、 页 2 CN 110881754 A 2 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用的自锁拉链头, 尤其涉及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今社会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拉链被广泛的用作服装、 日用杂货、 产业用 件等产品的开闭器具, 在拉链的使用的过程中, 拉链的拉片经常会损坏, 当出现这种问题时, 就只能对拉链头进行更换; 仅仅由于拉片的损坏, 就必须连未损坏的拉头也进行更换, 不仅 浪费资源, 而且在拉链组上更换拉链头也相当不便。 发明内容 0003 因此, 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更换拉片 的自锁拉链头。
9、, 利用拉片自身的移动和旋转顶开自锁元件完成拉片的拆卸和更换。 本发明 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4 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包括: 滑块体、 帽盖、 自锁元件、 弹性元件、 安装轴和 拉片, 自锁元件放置在滑块体上, 帽盖通过安装轴固定在滑块体上, 并且罩设在自锁元件 上, 弹性元件固定在帽盖和滑块体之间, 拉片套设在该自锁元件及该帽盖上; 0005 所述滑块体的上表面前端设有凹槽, 凹槽贯穿上翼板并延伸至导柱的内部, 滑块 体的上翼板还设有通孔; 0006 所述帽盖的左、 右两侧壁和枢转部上分别开有同轴且尺寸一致的安装孔, 当帽盖 通过安装轴固定在滑块体上时, 帽盖的前端。
10、与滑块体的上翼板抵接, 其后端与滑块体的上 翼板不接触并形成一安装间隙, 安装间隙的高度不小于拉片的厚度; 0007 所述自锁元件为多处折弯而成的板状物, 包括: 抵接部、 枢接部、 扣止部、 锁止部, 该枢接部位于该抵接部与扣止部之间, 扣止部的后端设有一钩爪, 该钩爪向该自锁元件的 前下方倾斜设置, 锁止部竖直位于钩爪下方, 锁止部的右侧面为由上至下向左渐收的弧面; 0008 上述自锁元件的枢接部的顶面开有与帽盖的枢转部相吻合的枢转槽, 自锁元件通 过该枢接部的枢转槽与该帽盖的枢转部枢接; 0009 上述扣止部的前端下表面设置有一凸起部, 该凸起部的后端面为由上至下向前渐 收的弧面, 前端。
11、面向前延伸与枢接部连为一体; 0010 上述滑块体的通孔与自锁元件的扣止部、 锁止部的位置相对应, 锁止部的下端凸 出于上翼板的下底面。 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扣止部的凸起部与滑块体的上翼板抵接时, 扣止部的钩爪 伸入上翼板的通孔中。 0012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锁止部顶面的宽度小于扣止部的钩爪的宽度, 且锁止部与 钩爪的左侧面处于同一平面。 0013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滑块体的凹槽的后侧开有让位槽, 且两者相贯通。 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滑块体的凹槽的底面开有固定槽。 说明书 1/4 页 3 CN 110881754 A 3 0015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弹性元。
12、件为弹簧, 且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槽中, 另一端弹 性的抵压自锁元件的抵接部。 0016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拉片600的拉杆610为圆柱状。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8 1、 利用拉片的拉杆不同角度的位移带动自锁元件的旋转, 达到无需借助其它工具 就可以完成拉片的安装及更换的效果。 0019 2、 利用扣止部的钩爪伸入上翼板的通孔中的设置, 可防止拉片与锁止部的弧面直 接接触, 避免了在使用的过程中拉片的意外脱落。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的帽盖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的自锁元。
13、件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的自锁元件的锁止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的自锁拉链头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的自锁拉链头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发明的自锁拉链头的拉片拆卸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为本发明的自锁拉链头的拉片安装时第一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为本发明的自锁拉链头的拉片安装时第二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30 滑块体-100、 上翼板-110、 下翼板-120、 凸耳-130、 同心孔-131、 凹槽-140、 让位槽- 141、 固定槽-142、 通孔-150、 导柱-160、 帽盖-200、 枢转部-21。
14、0、 安装孔-211、 自锁元件-300、 抵接部-310、 枢接部-320、 枢转槽-321、 扣止部-330、 钩爪-331、 凸起部-332、 锁止部-340、 安 装间隙-350、 容纳空间-360、 弹性元件-400、 安装轴-500、 拉片-600、 拉杆-6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这样对于发明所属领域的现 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 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各种不同的 形式实现, 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 另外,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 与本 发明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0032 为了更。
15、准确和详细的说明, 如下定义方向。 此外, 根据后面的记载, 还容许利用别 的表达方式来表示本段落所叙述的方向。 前后方向是结合用于对拉链进行开闭的拉链头的 动作来理解的。 利用拉链头的向前移动使拉链闭合, 利用拉头的后退移动使拉链打开。 左右 方向是结合拉链头所具有的一对拉链齿进出通道来理解的。 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正交并与 拉链头的上翼板的板面平行。 上下方向是与前进、 后退方向和左右方向均正交的方向。 0033 如图1-2所示, 一种更换拉片的自锁拉链头, 包括: 滑块体100、 帽盖200、 自锁元件 300、 弹性元件400、 安装轴500和拉片600, 自锁元件300放置在滑块体10。
16、0上, 帽盖200通过安 装轴500固定在滑块体100上, 并且罩设在自锁元件300上, 弹性元件400固定在帽盖200和滑 块体100之间, 拉片600套设在该自锁元件300及该帽盖200上; 说明书 2/4 页 4 CN 110881754 A 4 0034 上述滑块体100包括由导柱160连接的相互平行的上翼板110和下翼板120组成, 从 而形成一大致呈Y形的滑道以供一拉链的链齿(图未示)通过, 滑块体100的上表面前端设有 凹槽140, 凹槽140贯穿上翼板110并延伸至导柱160的内部, 上翼板1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 凸耳130, 该对凸耳130相对设置在凹槽140的左右两侧, 。
17、该对凸耳13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凹 槽140的后端, 该对凸耳130上分别开有同轴且尺寸一致同心孔131, 可使安装轴500卡套在 该对凸耳130上, 滑块体100的上翼板110还设有通孔150; 0035 如图2-3所示, 所述帽盖200为下底面开口的壳体, 其内部的前端设有枢转部210, 该枢转部210的底面为弧形, 帽盖200的左、 右两侧壁和枢转部210上分别开有同轴且尺寸一 致的安装孔211, 当帽盖200通过安装轴500固定在滑块体100上时, 帽盖200的前端与滑块体 100的上翼板110抵接, 其后端与滑块体100的上翼板110不接触并形成一安装间隙350, 安装 间隙350的高。
18、度不小于拉片600的厚度, 可确保拉片600进入帽盖200与滑块体100的上翼板 110之间; 0036 如图4-6所示, 所述自锁元件300为多处折弯而成的板状物, 包括: 抵接部310、 枢接 部320、 扣止部330、 锁止部340, 该枢接部320位于该抵接部310与扣止部330之间, 扣止部330 的后端设有一钩爪331, 该钩爪331向该自锁元件300的前下方倾斜设置, 可使自锁元件300 形成一容纳空间360, 用于卡套拉片600, 锁止部340竖直位于钩爪331下方, 锁止部340的右 侧面为由上至下向左渐收的弧面, 可完成拉链头与拉链链带的自锁, 其弧面的设置便于拉 片600。
19、的安装; 0037 上述自锁元件300的枢接部320的顶面开有与帽盖200的枢转部210相吻合的枢转 槽321, 自锁元件300通过该枢接部320的枢转槽321与该帽盖200的枢转部210枢接; 0038 上述扣止部330的前端下表面设置有一凸起部332, 该凸起部332的后端面为由上 至下向前渐收的弧面, 前端面向前延伸与枢接部320连为一体, 其弧面的设置便于拉片600 与凸起部332抵接时, 可使凸起部332向上移动, 从而带动自锁元件300沿枢接部320旋转; 0039 上述滑块体100的通孔150与自锁元件300的扣止部330、 锁止部340的位置相对应, 扣止部330的凸起部332。
20、与滑块体100的上翼板110抵接时, 锁止部340的下端凸出于上翼板 110的下底面, 当拉动该拉链头时, 可以斜向上提拉该拉片600, 通过该拉片600的拉杆610将 该自锁元件300的锁止部340抬起, 使该拉链头的滑块体100松开对拉链链带的自锁, 该拉片 600的拉杆610与该自锁元件300的扣止部330接触, 带动该拉链滑块体100移动。 。 0040 如图6所示, 优选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所述扣止部330的凸起部332与滑块体 100的上翼板110抵接时, 扣止部330的钩爪331伸入上翼板110的通孔150中, 可防止拉片600 与锁止部340的弧面非间接接触, 避免了拉片。
21、600的意外脱落。 0041 如图5所示, 优选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所述锁止部340顶面的宽度小于扣止部 330的钩爪331的宽度, 且锁止部340与钩爪331的左侧面处于同一平面, 在安装拉片600的过 程中, 拉片600沿锁止部340逆时针水平旋转时, 可防止自锁元件300在弹性元件400的弹力 下沿枢转部210逆时针旋转。 0042 如图5所示, 优选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所述滑块体100的凹槽140的后侧开有 让位槽141, 且两者相贯通, 可确保自锁元件300正常沿枢转部210旋转。 0043 如图5所示, 优选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所述滑块体100的凹槽140的。
22、底面开有 固定槽142, 可使弹性元件400更好的固定, 防止弹性元件400位移。 说明书 3/4 页 5 CN 110881754 A 5 0044 如图5所示, 优选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所述弹性元件400为弹簧, 且弹簧的一 端固定在固定槽142中, 另一端弹性的抵压自锁元件300的抵接部310。 0045 如图8所示, 优选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所述拉片600的拉杆610为圆柱状, 当拉 杆610挤推扣止部330的凸起部332时, 更容易使扣止部330向上移动。 004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0047 如图8所示, 当拆除拉片600时, 向前推动拉片600, 使拉片600的。
23、拉杆610与自锁元 件300的扣止部330的凸起部332抵接, 在拉片600的拉杆610的推动下凸起部332向上移动, 从而带动自锁元件300沿枢转部210旋转, 使得自锁元件300的锁止部340与滑块体100的上 翼板110之间形成一间隙, 此时水平向左或向右移动拉片600, 从而完成拉片600的拆除, 在 自锁元件300沿枢转部210旋转的同时, 自锁元件300的抵接部310向下旋转并压缩弹性元件 400, 当拉片600拆除后, 自锁元件300在弹性元件400的弹力下沿枢转部210逆时针旋转, 当 自锁元件300的扣止部330的凸起部332与滑块体100的上翼板110抵接时, 停止旋转; 。
24、0048 如图9-10所示, 安装拉片600时, 第一步骤: 首先使拉片600的拉杆610沿滑块体100 的上表面进入帽盖200与滑块体100的上翼板110之间的安装间隙350, 并与自锁元件300的 钩爪331相抵接, 然后继续向前推动拉片600, 在拉片600的拉杆610的推动下, 钩爪331向上 移动, 第二步骤: 当拉片600的拉杆610与自锁元件300的锁止部340抵接时, 沿着锁止部340 逆时针水平旋转拉片600, 旋转时拉片600的拉杆610与锁止部340从始至终保持抵接, 当拉片600 的拉杆610与锁止部340的弧面抵接时, 向左推动拉片600, 锁止部340向上移动, 在钩爪。